<progress id="3p3tt"></progress>
<big id="3p3tt"></big>
<output id="3p3tt"></output>
<noframes id="3p3tt"><span id="3p3tt"></span>

    經濟產出減少1%,每年損失360億元,中德數字互信,能否成破局之道

    首頁 > 觀點 >正文

    【摘要】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各行各業上演。

      孟永輝 原創  ·  2023-06-12 12:46
    經濟產出減少1%,每年損失360億元,中德數字互信,能否成破局之道 - 金評媒
    作者: 孟永輝   

     

    /孟永輝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各行各業上演。

     

    當這些現象慢慢地鋪展開來,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全新的發展圖景。

     

    應對這樣一種大變局的最佳方式,無疑是建構一種新的發展機制,以此來開啟新的發展周期。

     

    這一點,同樣在中德兩國的合作當中,有所表現。

     

    德國聯邦統計局20232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德國和中國雙邊貿易額為2979億歐元,中國連續第七年成為德國最重要貿易伙伴。

     

    中國商務部20221月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在德中資企業超過2000家,集中在運輸、汽車零配件、新能源等領域。截至2020年底,中國對德國直接投資存量160.6億美元(約合1108億元人民幣)。

     

    透過以上數據,不難看出,中德兩國的合作,業已達到了新的高度,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然而,我們同樣要看到的是,一場發端于數字化的新浪潮,正在各行各業上演著,它不僅改變著傳統行業的內在元素和發展邏輯,同樣正在為傳統合作打開新的發展機會。

     

    德國藍皮書2022認為,除了汽車等傳統合作行業,在氣候變化和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中德之間出現了新的合作領域,兩國在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領域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間。

     

    20235月,烏鎮數字文明研究院、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數字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等機構聯合發布《大國數字互信系列之中德“數字互信”挑戰和對策》報告(下文簡稱:報告)認為,當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中德合作的持續、擴大與深化必須數字互信。

     

    以數字互信為突破口,不斷為新周期下的中德合作注入新的升級與活力,不斷幫助中德合作應對全球化的逆流,不斷應對脫鉤斷鏈帶來的威脅與挑戰,正在成為一種必然和趨勢。

     

    數字互信,讓中德合作基礎更穩固

     

    早在2020年,中德雙邊貿易額達到2120億歐元。同年,中國躍升為德國第二大出口市場。2021年,河北省首趟直通德國的“冀歐號”中歐班列從石家莊國際陸港鳴笛啟程,開赴德國漢堡。

     

    德國聯邦統計局20232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德國和中國雙邊貿易額為2979億歐元,中國連續第七年成為德國最重要貿易伙伴。

     

    數據顯示,2022年德國從中國進口額為1911億歐元,同比增長33.6%;德國對中國出口額為1068億歐元,同比增長3.1%。過去數十年,在德國最重要進口來源地排名中,中國1980年位列第35位,1990年排名上升至第14位,2015年以來中國一直是德國進口產品最多的國家。

     

    透過以上的數據,不難看出,中德兩國之間的合作基礎是巨大的。

     

    然而,在如此巨大的合作基礎背后,我們同樣要看到的是,一場數字化的浪潮,正在各行各業上演著。

     

    數字化,不僅改變著傳統意義上的生產要素,同樣也在重塑著傳統產業格局,甚至還成為了全球競爭當中的一股關鍵力量。

     

    報告顯示,根據《2022年數字經濟與社會指數》,德國數字化發展程度在歐盟27國中排第4位。博世、西門子等大型德國跨國企業已發展成為全球數字化、智能化重要的技術提供方。

     

    同時,中國的數字基礎設施實現跨越式發展,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截至2021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大數據產業規模達1.3萬億元,并成為全球增速最快的云計算市場之一。

     

    可以說,中德兩國建立數字互信,不僅能夠進一步鞏固傳統合作的基礎優勢,同樣將會建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合作新格局。

     

    可見,建立數字互信,對于做優做強中德合作的基礎,至關重要。

     

    數字互信,讓中德合作前景更廣闊

     

    未來的時代,是一個以數字化為基礎設施的時代。

     

    在這樣一個時代,數字創新和數字合作,必然會成為中德合作的亮點。

     

    時至今日,中德兩國已經建立了較為深度且全面的數字互嵌。

     

    報告認為,一方面,德國企業在核心軟件和工業裝備和器件上具備優勢地位;另一方面,中國是德國企業不可或缺的市場。

     

    資料顯示,德國企業以SAP、西門子、英飛凌、博世汽車為代表的德國企業,數字化的產品和服務業已深入到了中國市場國計民生的諸多領域之中。

     

    SAP為例,截止目前,SAP在中國ERP市場占據龍頭地位,尤其在超大型企業(年營收規模超過1000億人民幣)的高端ERP市場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市場份額超過70%。

     

    這些企業中包含大量央國企,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國家電網、中國商飛等。行業分布上遍布中國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如能源、制造、交運、地產等。

     

    這些行業企業的日常經營已經與ERP深度綁定,企業的核心經營數據幾乎全部存儲于SAP的ERP系統中。

     

    SAP自1995年進入中國,從中國市場獲取了豐厚的經營回報,SAP在中國市場年收入超過70億人民幣,SAP還建立了千億級存量市場,從存量市場中收取的軟件年費是其在華軟件收入的核心組成部分,占比高達60%以上,也是其高利潤來源。

     

    這部分收入也是支撐SAP研發投入的關鍵,從而確保其產品的全球領先地位。

     

    SAP僅僅只是眾多德國企業的一個代表。

     

    它告訴我們,數字合作,必然是經濟合作的更進一步。

     

    可以想象一下,當如此多的德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上獲得了如此巨大的數字化的權益,如果能夠以數字互信,抵御數字互疑惑,那么,中德合作必然會邁入到一個更為廣闊的全新時代。

     

    對此,德國藍皮書2022就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德雙方若能在尊重各自數字主權的基礎上,加強戰略對話,摒棄零和博弈思維,那么將在數字技術以及多邊數字治理合作方面擁有廣闊的合作空間。

     

    數字互信,讓中德合作找到新支點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后,更多地透露出來的是,傳統意義上的發展模式業已走到了盡頭,欲要實現新的發展,必然需要尋找新的發展突破口,必然需要找到撬動新發展「地球」的那個支點。

     

    如果我們將數字經濟看成是中德兩國經濟發展的新支點的話,那么,數字互信,則是為中德合作找到了新支點。

     

    當數字化時代來臨,龐大的中國市場所呈現出來的是,萬億級的市場,亟待被數字化的浪潮來改造;

     

    當數字化時代來臨,具備深厚底蘊與積淀的德國,則不斷地展示著自身在數字化和智能化上的巨大力量。

     

    如若中德兩國能夠建立數字互信,德國企業憑借著ERP系統中承載大量企業核心財務、物料、組織、流程等信息,更好地助力中國企業的數字化的轉型和升級,無疑可以獲得巨大的發展新紅利。

     

    比如,大眾汽車投資 24 億歐元,獲得與地平線機器人(專注于自動駕駛和人工智能的中國初創公司)合資企業 60% 的股份。融合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和感知控制等技術的自動駕駛代表了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為中德數字創新合作提供了廣闊平臺。

     

    比如,英飛凌2022年度大中華區(含港澳臺)營收52.5億歐元(370億元)、占其總營收比例37%,超過在美(13%)德(11%)日(10%)營收之和。中國強大的產能、供應鏈、市場增量等資源,為英飛凌提供了競爭優勢。

     

    ……

     

    另外,數字化時代的商業邏輯,與傳統時代的商業邏輯,是完全不同的。

     

    報告指出,傳統時代的商業邏輯,對資源的依賴度高,通過兼并提高規模效應,通過縱向整合提高生產效率;壓低價格擴大需求,降低擴大生產和拓展銷售渠道的邊際成本。

     

    數字時代的商業邏輯,則是依靠大量研發投入,領先全球對手,通過規模銷售獲取高利潤總額,高利潤額支撐持續的研發投入。

     

    這一邏輯的達成,是建立在規模銷售的基礎之上的,而中國市場則是讓這一規模銷售真正實現的關鍵。

     

    可見,數字互信,開啟中德合作新發展的全新支點。

     

    它可以讓中國發揮巨大的市場優勢,助力德國企業在短時間內建立全球化的規模,以此來維持大規模的研發投入,并進一步確立其在全球市場新競爭格局下的優勢,成為數字時代的全球領導者。

     

    結論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各行各業上演。

     

    中德合作,同樣開始呈現出新的變局與發展態勢。

     

    在數字化浪潮洶涌來襲的大背景下,數字經濟儼然成為了一股新生的力量。

     

    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大國數字互信系列之中德“數字互信”挑戰和對策》得以發布。

     

    報告認為,把握數字經濟時代的新機遇,成為新周期下中德合作的必然。

     

    在這個背景下,建立數字互信,不斷地推倒建構于中德之間的數字藩籬,不僅可以為鞏固中德合作的基礎,同樣可以開啟中德合作的更為廣闊的前景,最終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中德合作找到新支點。

     

    相信《大國數字互信系列之中德“數字互信”挑戰和對策》報告的發布,必將為中德建立數字互信提供更多理論支撐和注腳。

     

    —完—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行業研究專家,知名KOL。長期專注行業研究,提供深度思考與行業觀察信息。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孟永輝

    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微信公眾號:menglaoshi007。i黑馬、創業邦、億歐網、投資界專欄作者。從事互聯網10年,長期關注互聯網研究。多篇文章在虎嗅、鈦媒體、創業邦、億歐網、i黑馬、網易、新浪、搜狐等網站發表。

    評論:
      . 點擊排行
      . 隨機閱讀
      . 相關內容
      国产AV永久无码久久一区二区,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网,国产AV永久一区二区三区_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