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金評媒JPM
第一錫業(First Tin) (LON: 1SN)顧名思義,是一家錫礦商。事實上,它是錫礦的潛在開發商。實際上,問題在于,錫的價格是否會保持在足夠高的水平,從而使新的錫礦有利可圖,這一點并不明顯。
這也有一些古老的背景。二戰后,官僚們聚在一起,決定國際商品價格應該是“公平的”。其結果之一是國際錫理事會的成立,它管理著世界錫價。像往常一樣,這里最終是生產商說了算,而不是消費者。所以,價格定得很高。如果產量超過消費量,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將買進錫并儲存起來,并威脅要再次壓低價格。好吧,但當你試圖逆市而動時,你最終還是會花光別人的錢。ITC所做的是破產,他們的錫庫存充斥市場,幾乎所有富裕國家的硬巖錫礦都關閉了。粗略地說,錫有兩種可能的來源,堅硬的巖石和沖積物。這種地質學觀點是錯誤的,但這是一個合理的說法——我們可以從山上的花崗巖中挖出錫石(錫礦),或者我們可以去看看侵蝕了花崗巖山脈的河床。后者顯然要便宜得多。國際貿易中心的高價格鼓勵了這兩種類型的采礦。粗略地說,只有沖積礦床幸免于價格暴跌。實際上,我們最終得到的是一個價格上限。如果錫價漲到一定水平以上,那么硬巖礦就又有意義了。但如果它們跌破這個價格,那么只有沖積物才會這么做。如果你是一家硬巖錫礦的開發商,這是一個問題——價格會高于上限嗎?不明顯,現在也不是時候。我們不能說跟蹤是準確的,但我們可以看到錫價下跌對第一錫業公司股價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最好的價格在每噸2.5萬到3萬美元之間——開一個硬巖錫礦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會賠錢。在這樣的價格下,沖積礦床是唯一能夠保持開放的。第一錫業公司需要全球錫價上漲,才能有效地實現經濟效益。而且它需要價格的持續上漲。我們不確定這是否會發生。
以上文字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金評媒立場,禁止轉載。
金評媒JPM
JPM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