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3p3tt"></progress>
<big id="3p3tt"></big>
<output id="3p3tt"></output>
<noframes id="3p3tt"><span id="3p3tt"></span>

    跨界智能手表:比亞迪向左,小鵬向右

    首頁 > 公司 >正文

    【摘要】

      劉曠  ·  2023-04-09 10:07
    跨界智能手表:比亞迪向左,小鵬向右 - 金評媒
    作者: 劉曠   



    如今,電動化、智能化是汽車行業轉型的大方向,而由于目前國內汽車產業在電動化方面已經算是“小有成效”,因此,搶占智能化高地,打造一個多設備互融的生態系統,就成為了車企的共同愿景。在此背景下,特斯拉、蔚來、吉利、比亞迪、小鵬等眾多知名車企紛紛跨界,開始踏入手機、智能穿戴設備等移動應用終端領域。

    近兩年,車企跨界以車為中心的智能終端設備領域的現象屢見不鮮。而智能手表作為智能手機的一種延伸,也同手機一樣擁有智能互聯功能,可以遠程控制車輛,因此,智能手表就成為了車企布局的重點。隨著越來越多玩家的入局,智能手表與智能汽車實現智能化互聯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車企瞄上了手表

    據比亞迪官方消息顯示,比亞迪即將推出智能手表,此表除了具備智能手表的基礎功能之外,還能與汽車聯動,升級為智能鑰匙。其實不止比亞迪,華米AMAZFIT運動手表也支持解鎖小鵬P7。而國內之所以有多家車企自研智能手表或與智能手表廠商達成合作,實現智能汽車與智能手表的聯動,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從技術層面考量,智能手表的技術門檻和生產成本都比手機要低,更容易實現與汽車的鏈接。手機雖是與汽車連接的關鍵設備,但手機市場早已是一片紅海,且手機的研發難度也不是一般的大,半路出家的車企想要達到手機大廠的水平非常的難。而由于智能手表和手機有一定的相似性,都可以實現對汽車的鏈接,且研發難度較小,成本也相對較低,因此對車企來說,要實現與車輛的互聯功能,做智能手表可能會是當下更好的選擇。

    從用戶體驗出發,智能手表比手機價格更便宜、攜帶更方便、實用性更強,更加容易被用戶所接受。相比于智能手機,智能手表更小巧貼身、攜帶和使用都更方便,而且與汽車相結合所實現的功能也與智能手機基本相當。甚至可以說,智能手表綜合了智能手機的生活場景和汽車鑰匙的出行場景,可以替代手機去完成一系列日常操作。因此,相比多買一部手機來專門連通車輛,用戶或許會更愿意買一塊智能手表來實現相關功能。

    從產品本身而言,智能手表支持查看駕駛員和汽車的實時狀態,能夠最大限度地為安全出行提供保障。智能手表可以對汽車進行實時監控,快速直觀地查看車輛各項信息以及當前行車狀態,讓車身情況變得更加可視化,讓用戶更好地了解車輛情況。不僅如此,智能手表還能直面汽車駕駛的應用場景,隨時檢測駕駛員的心電、心率、血氧、體溫、酒精攝入量、壓力分析等,以確保駕駛員的健康和車輛的安全,從而避免事故的發生。

    事實上,在智能網聯汽車時代,比亞迪、小鵬等諸多車企都有打造消費電子設備與智能汽車互聯的相關計劃。只是,比亞迪和小鵬雖然同處于一個行業,在發力同一個目標,但卻選擇了不同的方向。而無論是堅持自研,還是尋求合作,這兩種方式都有著其獨一無二的好處。

    比亞迪自研強優勢

    隨著有意構建互聯生態的車企巨頭紛紛開始提速,比亞迪也嘗試在生態互聯領域嶄露頭角。而如今,除了智能手機,“智能手表+汽車”或許也能成為完美伴侶。比亞迪推出智能手表,就是在綜合考慮過各方面因素后的試水。

    在技術上,比亞迪的智能技術和先天優勢,能助其智能手表占得先機。其實比亞迪對智能手表的探索早已開始,而且還申請了多項關于智能手表的專利,其先發優勢有利于在市場上提前占位。而且,相比于其他跨界的車企,比亞迪在移動應用終端領域的制造也是駕輕就熟,其電子業務涉及了智能手機、智能穿戴、電腦、物聯網等多個領域。而有了生產消費類電子的技術基礎,比亞迪生產智能手表也會相對比較容易。

    在品牌上,比亞迪的用戶基礎和品牌勢能,能助其智能手表快速打開市場。得益于在技術、產品和服務上的深耕,客戶對于比亞迪這個品牌也是相當地認可。據了解,比亞迪汽車在中國擁有約7000萬的用戶,其中大約有60%的用戶正在使用比亞迪汽車。而比亞迪智能手表最主要的受眾還是面向比亞迪車主,這些車主對于比亞迪智能手表帶來的更加智能、高效的解決方案接受度也會更高。

    此外,最重要的是,比亞迪自研智能手表,可以有效避免被智能手表制造商“卡脖子”。在智能網聯汽車快速普及的當下,通過智能手機或智能手表等智能終端設備控制汽車已是大趨勢。然而,如果比亞迪采用第三方智能手表或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很多功能可能也會由于對方不開放接口而無法實現,自己造智能手表則可以避免這種風險。而且,比亞迪自己所打造的智能手表,可以相對更容易配對自己的汽車以及用戶的手機,不需要做太多適應。

    小鵬尋合作補弱項

    車企自研智能手表固然可以掌握更多話語權,但與智能手表廠商達成合作也是很多車企的選擇。小鵬汽車全新車型P7與華米科技旗下AMAZFIT品牌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打通,就是車企與智能手表廠商合作的一大案例。而小鵬之所以與比亞迪走上了不同的跨界之路,也有多方面原因。

    一來,華米科技的智能手表技術已經相對成熟,能幫助小鵬更加方便、快捷地切入市場。作為國內智能可穿戴領域的領軍企業,華米科技所打造的小米手環和AMAZFIT品牌產品在可穿戴設備市場上一直占據著領先地位。正是得益于此,華米科技才可以快速生產出與車企高度融合的智能手表,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鵬的生產成本,縮短了小鵬的研發時間。而借助華米科技,小鵬也能快速在智能互聯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二來,華米科技在AIoT領域的積淀已經十分深厚,能為小鵬的互聯帶來更加穩定、可靠的服務。華米科技的智能手表在用戶基礎、大數據、生物體征識別技術等方面的積累十分深厚,其在AIoT等領域的布局也已深耕良久。另外,華米科技對穿戴類產品和相關場景的解決方案還有著深入研究和理解,對用戶人群、消費趨勢及前沿技術也有深入洞察。因此,相比于剛開始自研的車企,華米科技的智能手表產品能給用戶提供更加完善化、多樣化的服務。

    三來,小鵬和華米科技達成合作,雙方可以結合各自優點做出定制化產品,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華米科技一直圍繞著智能手機在布局可穿戴、智能家居等硬件;小鵬也憑借著核心技術,走在了行業的前列。華米科技與小鵬基于雙方優勢技術而不斷深化的合作,將會為新品帶來更多軟件層面的功能改進,探索出智能可穿戴與智能出行結合的更多可能,在滿足用戶多樣使用需求的同時,為用戶帶來更加自然、便利的交互體驗。

    自研、合作路都難行

    比亞迪選擇自研,小鵬選擇合作,無論是哪種方式,兩條路卻都有著毋庸置疑的優勢。而盡管比亞迪和小鵬選擇的跨界之路略有不同,但二者在進軍智能互聯市場時,卻都不約而同地遇到了不小的挑戰。

    對于堅持自研的車企來說,智能手表的創新門檻越來越高,想要做好仍有一定困難。智能手表雖然比智能手機的研發難度要小,但隨著智能手表與汽車間的融合逐漸加深,用戶對智能手表互聯功能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然而目前大多數智能手表仍是過分強調健康體檢,強調實用功能的反而比較稀少,可見生產出一款在性能、品質、體驗等各方面都優質的智能手表產品并不容易,而想要讓其功能強大到可以替代手機,更是難上加難。

    對于尋求合作的車企而言,雙方的合作尚且處于初級階段,進一步深化還需要時間。眾所周知,跨界企業之間的合作,往往都是從淺層次出發,比如小鵬和華米科技雖然達成了合作,但現階段雙方的合作仍然處于初期,而想要對更多功能進行進一步的探索,還需要二者更加深入的合作。只是,小米在汽車行業中的路徑尚未明晰,未來華米科技能否與小鵬等車企擁有更加深入的合作目前尚且不得而知。

    此外,隨著各大手機廠商產業鏈能力日漸增強,車企們在產業互聯領域還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在車企向消費電子行業進軍的同時,華為、小米、蘋果等手機廠商也在向汽車產業滲透。而顯然,在打造萬物互聯的全場景生態體驗上,手機廠商要比車企有優勢的多,車企想讓用戶放棄原有生態還有一定難度。況且,兩家新能源車企的率先行動,也將帶動更多車企加入“造手表”的行列中來,待到那時,“車表互聯”領域的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總而言之,車企進軍智能手表行業,無論是選擇堅持自研還是選擇尋求合作,這兩條路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更何況,隨著智能手表與智能汽車的智能互聯成為新的戰場,各大車企間,以及與跨界玩家之間的競爭只會愈發激烈。目前可以預見的是,比亞迪、小鵬等車企此次通過智能手表打探市場,那么距離其推出手機的日子也不會太遠,只是接下來免不了要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劉曠

    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評論:
      . 點擊排行
      . 隨機閱讀
      . 相關內容
      国产AV永久无码久久一区二区,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网,国产AV永久一区二区三区_大全